top of page

常見問題

帛金銀碼為什麼是整數加一元?

親友們向逝者家屬送上帛金,除了表示敬意之外,也是減輕離世者家屬在辦喪事時的財政負擔。傳統上會以整數的銀碼上加多一個一元硬幣,原因是如果親友們送上的帛金銀碼是整數,當減除吉儀內的一元後,尾數便是九,就有「長久」的意思。另外,白事誰也不想成雙出現,所以帛金銀碼以單數,而「零一」含意是「只有一次」的意思。但現世化一些西式宗教儀式的帛金,很多時已沒有跟隨這種傳統的做法了。

甚麼是吉儀 / 謝敬?

:「吉儀」是辦喪事的主人家給來賓之回禮。現時大部份人都會在其中放置一張紙巾 (以前是放毛巾)、一粒糖和一個一元硬幣。紙巾就是讓給來賓拭擦眼淚之用,糖的甜味是用來給喪禮參加者減少哀痛和傷感。至於那個一元硬幣,則是用作帛金的回禮。習俗上必須在當日用掉或捐贈,不得帶回家,否則可能會為致祭者帶來霉氣和惡運。而採用西式宗教的吉儀,我們都會稱之為「謝敬」,用意跟吉儀一樣。

是不是所有逝者都要穿著壽衣?

逝者穿上壽衣最基本條件是超過60歲,膝下有子女。而60歲以下的逝者,是不能穿壽衣的。現代比較西化的家庭、西式宗教人士,都會選擇為逝者穿上其生前最愛或穿過的衣服代替壽衣。傳統的壽衣一般都是闊袍大袖,因為寓意為後輩帶來「鬆鬆動動」的財富,相反如果壽衣太窄,則寓意後輩的財政會緊絀。壽衣是沒有袋口,相傳認為這代表逝者不帶走陽間的財富和福氣,若以便服袋替壽衣,亦會將所以衣袋剪爛,用意是相同。

男女的壽衣有甚麼不同之處?

壽衣在香港一般習俗上是男雙女單,男性是有6件衣物,女性則有7 件。
男性壽衣分為內衣、內褲、衫、褲、 長衫、馬褂共6件,另有鞋、襪、巾、帽及扇。而女性壽衣則是比男性多了一條裙及沒有帽子。

甚麼是頭花、黑紗帶

頭花是為女性帶孝之一種髮飾,分白色、藍色、綠色等頭花,每種顏色會根據與先人關係而特定的。白色頭花是供妻子、女兒、媳婦用,藍色頭花是供內孫用,而綠色頭是供花外孫、疏親用。而黑紗帶一般為男性使用,但現時採用西式宗教儀式的家屬,很多時男女都同樣使用黑紗帶,作用為主家屬之識別。

傳統喪禮上那位親人需要穿上孝服?

包括逝者的配偶、子女、媳婦、女婿基本上都需要穿上麻衣扣布的孝服(如逝者屬女性或孝男已成家立室,一般配偶都不會穿上孝服),而逝者的內外孫、配偶弟妹、侄、甥,則不需要穿著麻衣扣布的孝服,只需繫上一條白色腰帶以表孝思。正式上契的誼子女也應該跟親生子女一樣穿上孝服。

掛於靈堂上有一塊寫著「昊靝罔極」或「劬勞未報」的白色布,是甚麼來的?

這白色布叫祭文布,用意乃子女對逝者表達沉痛哀傷之意念。一般是用白布,而較富裕的家庭可能會用金色綢布。致送詞亦男女有別,喪父通常會用「昊靝罔極」,表示父親對自己恩德之大,有如上天之大無窮無盡。喪母親通常會「劬勞未報」,指母親養育自己的辛勞,感惜未有好好報答就離開了自己。祭文布的下款,按舊傳統上通常只會寫上兒子的名字。但現世代男女平等,膝下只有女兒亦能擔起頭家的,都會按家屬要求照掛如而。而若果先人是膝下無兒女,一般是不會掛祭文布的。

喪禮有說話的禁忌嗎?

當親友、賓客前來致祭,主人家應該說「有心」,不能說「多謝」。因為「多謝」可謂多謝有白事的意思。而主人家與親友、賓客道別時應該說「有心,慢行,唔送」而不能說「再見」,亦不能夠送客。因為靈堂是送別亡者的地方,「再見」及「送客」皆有不好兆頭之意。

甚麼是「擔幡買水」?若先人膝下無兒該如何處理?

擔幡買水是中國儒家傳統喪事時的儀式,用作潔淨逝者的功能,由逝者的至親於喪禮中負責,而傳統上是要男丁負責做此儀式。「擔幡」是指長幡燈籠,由亡者的長子嫡孫持提,代表引領亡靈升天。「買水」則為「買天水」,以前是要到最近家門的河流,扔一文錢入河中,用缽取水回家,在大殮之日為於遺體旁上下擦三次以潔凈遺體。現世代已因應時代簡化了,通常在殯儀館靈堂外大窗前用水桶盛水,預備壹個五元硬幣,將該硬幣放入水桶內,然後用缽取水回靈堂內用,五元硬幣不會取回。
若逝者無兒子,通常會由子侄擔幡買水。若逝者的後人子侄俱缺,通常會由有喃嘸師傅以大悲咒水灑靜,代替買水。

甚麼叫「纓紅利是」?

「纓紅利是」一般是殯禮脫孝後,才會派發給家屬自己及送逝者上山一程的親友。扁柏葉、紅頭繩傳統上是好意頭之意思,以往有些鄉例亦會放上紅綠線和銀針,但現代因怕針容易整傷手指,現時一般利是內都會放有扁柏葉、紅頭繩及兩元或雙數金額的利是錢。而纓紅利是跟吉儀是兩樣東西,所以「纓紅利是」是可以帶 回家保存的。

解穢酒及纓紅飯有什麼分別?

傳統上逝者的遺體雖然落葬長埋黃土,但孝子賢孫為表達孝意,仍需為逝者守孝一百日。所以出席完殯禮的家屬和親友,一同前往酒樓吃的一頓飯稱之為「解穢酒」,菜式方面雖並無限制但多以素菜為主,祇要遵照古例一甜七鹹便可以,先吃糖水再吃其他菜餚。而「纓紅飯」是在家屬守孝期完畢並脫孝後,會在逝者的靈位上簪金花、掛紅布條,並與親友一同吃的一頓飯。菜式方面雖並無限制但盡量配有紅肉、雞等食材,八鹹一甜先吃完鹹點最後才吃糖水。但現代已一切從簡,在土葬或火葬儀式後,於墳場或火葬場隨即脫孝,所以都由纓紅飯一頓取代了。

bottom of page